返回首页  口水大坑  许个愿吧
通讯地址更新,请点右边查看 请点击选稿编辑必看》,需要用我稿子的编辑一定一定要看噢
首页 专题文章
 
首页天马行空
空罐头:雾
作者:空罐头 阅读:1021 次 时间:2004-10-16 来源:转自 罐头森林
   

 

夜里3点的时候,少女打来电话。

喂,去看雾吧,海边

我穿上牛仔裤,套上T恤,匆匆洗了把脸便出去了。

外边很黑,几颗星星在天上孤单的闪动----没有一点会起雾的迹象。无数夜的粒子撞击着我的身体,我在无人的街口等待少女的来临。

也许是因为在海边,我们这儿常常起雾。有的时候雾非常浓,在其中行走会叫人想起厚厚的果冻。每回碰到这样浓浓的雾,总会有人在雾里消失了,就像砂糖融化在牛奶里,从此了无痕迹。身边的人也会把消失者渐渐遗忘,只有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才会突然想起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那个消失的人。

在从前,当地人十分害怕这样的雾,每到雾涌起的时节,人人都闭门不出,生怕自己就这样消失了,然后被人遗忘。可是到了最近,看雾成了一种时尚,尤其是那种浓浓的,会使人迷失其间的雾。虽然失踪者与日俱增,可是雾的爱好者还是越来越多,浓雾也成了爱情的象征:浪漫,纯洁--并且危险。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消逝在洁白浓厚的雾里,该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雾的爱好者如是说。不过谁会在雾里消失而谁又不会,事先没人可以知道。

少女向我走近了,一付去郊游的打扮。她头上扎的马尾在昏黄的街灯下跳动,就好像一只松鼠。

等好久了?
少女看见我,向我笑笑,脸上露出可爱的酒窝。

还好啦,可是你看哪有什么雾的影子嘛
会有的,我知道,过一会儿雾就来了!
她的声音十分肯定,就像在说夜晚过去就是白天一样叫人毋庸置疑。

......据说乌龟在要下大雨之前也会知道哟!
去去去~”
少女狠狠踢了我一脚,然后拉着我的手向海边走去。

海边没有了路灯,显得更加黑暗了,除了潮声以外周围没有任何的声音。

呆在这样的海边,总叫人有种超现实的感觉。比如说,前方巨大的黑色海面的彼岸,大概就是另一个世界吧,那里安静,纯洁,没有人类居住。海妖会在那里的岸边歌唱,精灵会在开满奇异花朵的树间飞翔。也许雾就是从那边涌来,把属于彼岸的人从此岸接走。

少女在不远处赤着双脚玩着海水,我则在岸边的石头上坐下,看着她的身影发呆。

我很喜欢她。

她也很喜欢我。

我开始担心她说不定也会像传说中的失踪者一样,消失在雾里。

~~请不要消失好吗?

傻瓜!我保证不会消失的啦!

海风很快把她的话语吹得无影无踪,周围只剩下浪涛的声音,我又无法确定她是不是说了不会消失的话了。

哦,雾来了。

浓浓的雾一下子从海面上涌来,少女回到我的身边依偎着我坐下,身体如蝴蝶振翅般轻轻颤动。

从没见过这样浓的雾,举目所见都是白色,连听觉都变得迟钝起来,海水拍岸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周围弥漫着一股百合花的香气,把海潮的腥味一点一点湮没。少女摸索着把手放进我的手心,冰凉柔软的触感从掌心传开来,我也忍不住开始发抖,全身似乎被冻僵了。

在这样的雾里,思维也变得迟钝起来,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想不起少女的模样。我能忆起她的头发的香味、以及盯视她眼睛看到的自己--可是她的脸就像在浓浓的雾中一样无法分辨。

我开始怀疑少女是否真的存在过。

也许她只是个我想象出来的,在孤单的时候陪伴自己的人物?

这么一想,我突然发觉自己手中握的,原来正是自己的手。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少女已经不在我身边了,少女身上的香味还在,可是人却不见了,包括海水,沙滩,涛声,岸边的礁石等等东西都在雾里消失了。

----
也许消失的只是我自己。

我感到身体在这样厚厚的雾中分崩离析,泪水开始从我已经消失不见的眼中涌出。

不知道自己哭了多长时间,住在我心里的少女一直在安慰我别哭别哭别哭别哭....”

..................................

大傻瓜,你怎么哭了呀?

少女在我面前笑吟吟打量着我,雾不知何时退去了,天快亮了,海边的魔力已经消失。早起运动的人开始三三两两的出现。

雾没有来呢,你这家伙却睡着啦
.........原来有时候乌龟对天气的预感也会不准哟
呸!
少女又狠狠的踢了我一脚,然后拉起我的手,一起沿着挂满露珠的青草小径离开海边。

 


 
供稿:夏日痴(http://hoho.2230.net) 责任编辑:流火
查看评论(2) 打印本文 Email给朋友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空罐头:茧 (10-16)
空罐头:大象,大象 (10-16)
空罐头:夜里的猫 (10-16)
[映象]色 (10-1)
[映象]风景外的风景 (10-1)
发表评论(限255个字符)
姓名: 0
内容:
 
本站所有图文,由站长流火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与站长或作者本人联系。
另,若不欲将您的作品在本站登出,也请写信留言与我联系,即刻撤除。
用稿请留言
Powered by:e-Article Version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