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口水大坑  许个愿吧
通讯地址更新,请点右边查看 请点击选稿编辑必看》,需要用我稿子的编辑一定一定要看噢
首页 专题文章
 
首页掘地三尺人物
[人物]孙幼军:爱孩子的童话老人
作者:甘丹 阅读:675 次 时间:2004-5-28 来源:转自 新京报
孙幼军:爱孩子的童话老人
作者: 时间:2004年5月28日9:8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孙幼军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现为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短篇童话集《玩具店的夜》《吉吉变熊猫的故事》《怪雨伞》,中篇童话《没有风的扇子》《白妞儿和竹脑壳》,并翻译出版了巴西中篇童话《童话国的小客人》、日本中篇童话《不不园》、捷克中篇童话《一只聪明的小狐狸》、前苏联中篇童话《伏伦盖尔船长历险记》等。

    他是一个对童话创作充满热情的人,他告诉我:“我很喜欢孩子。”想必孩子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童话就是这个能带给他和孩子们快乐的媒介。

童话人物要有个性

新京报:您认为什么样子的童话书孩子们才会喜欢?

孙幼军:其实条件是很多的。比如故事要很有意思,很吸引人,情节要有比较多的曲折变化等等。童话是比较追求热闹的,可能有时候就忽略了人物。但是,“文学是人学”,童话也不例外。虽然很多童话作品中的主人翁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或者是一些动物,可只要进入了童话,他们就是有生命的。因此,人物就需要个性,有自己的特点。我想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人物,而不是曲折的情节。他们会关心人物的命运,比如看《小布头奇遇记》的时候,他们就会关心小布头最后回到苹苹身边没有。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人物一定要有个性特征,让孩子们看了以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京报:我曾在一篇你的文章里看见你说《小布头奇遇记》在有些方面并比不上你后来创作的一些作品,比如《怪老头》。但是为什么《小布头奇遇记》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呢?

孙幼军:可能那个时期的童话书比较少吧,中长篇的只有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和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以及我的《小布头奇遇记》。而且那个时候小朋友也非常爱看童话,加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连续播放了《小布头奇遇记》,所以当时影响就非常大。

《小布头新奇遇记》感觉不太满意

新京报:因为《小布头奇遇记》受孩子们的喜欢,所以你后来又创作了《小布头新奇遇记》?

孙幼军:其实我自己是没有打算写续集的,在《小布头奇遇记》的结尾我说小布头后来又有了新奇遇其实只是一种结尾的方式。当时春风文艺出版社要出一个低幼丛书,他们和我商量想用我的“小布头”的名字作为丛书的名字,叫做“小布头丛书”。并且希望我把《小布头奇遇记》给他们出版。但是,我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合同又没到期,所以春风文艺的人就让我写一本《小布头新奇遇记》。《小布头新奇遇记》中说小布头来到了毛毛家,其实毛毛就是我的外孙。因为当时我写了一个毛毛系列散文,是写我外孙的,所以我就灵机一动,让小布头和毛毛成了朋友。不过也许是因为毛毛的故事是真实的,但又和小布头童话这个虚构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所以我感觉写出来效果不太好,不是很满意。

新京报:最近你有什么新的童话创作吗?

孙幼军:我今年已经71岁了,以前写童话的很多特点都逐渐模糊了。想象的东西也少了,所以我现在也基本没有大的创作。平时也写写东西,很多都是以前写了一部分没有写完的遗留问题。短的童话也写,但是不多。

繁荣童话是个长远的问题

新京报:我最近去书店的时候注意了一下儿童书籍的情况,我觉得现在书店里大多都是课外辅导书,要不就是少儿版的诗经、四大名著这类古代经典。而童话书却很少,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孙幼军: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的童话理论家说现在的文学创作很糟,这也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童话的创作需要真正热爱这份事业的人一心一意地来进行创作,现在可能少了这样的人。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功课非常繁重,看课外书的时间也少。再一方面,现在的家长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很多都不让孩子看课外书,宁愿给孩子买学习辅导书,也不买童话书。而这几个方面就导致了出版社也不热衷于出童话书,他们担心销量不好。

新京报: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吗?

孙幼军: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有太多的原因和相关的方面,它的解决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繁荣童话需要很长的时间。

孩子们给了我鼓励

新京报:你觉得你从写童话中得到的什么东西最重要?

孙幼军:我是给小读者服务的。从我小时候给弟弟妹妹讲故事,到后来给我的子女们讲故事,再到后来我写童话故事,我都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我一个读者跟我说:“我小时候就看《小布头奇遇记》,原来你就是作者啊。”然后,就开始背诵书里的一些小诗,我看到他谈起来兴冲冲的样子,我就会感到很高兴,会受到很大的鼓励,让我觉得一辈子没有白过。尽管,写童话可能并不是我最初创作的初衷,但是我很喜欢孩子,看到他们从我的书中得到了快乐,我也就很满足了。

本报记者甘丹


 
供稿:夏日痴(http://hoho.2230.net) 责任编辑:流火
查看评论(2) 打印本文 Email给朋友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限255个字符)
姓名: 0
内容:
 
本站所有图文,由站长流火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与站长或作者本人联系。
另,若不欲将您的作品在本站登出,也请写信留言与我联系,即刻撤除。
用稿请留言
Powered by:e-Article Version 2.0